人物訪談:相聲大師馮翊綱 Vol.03 創作技藝篇
相聲大師馮翊綱 Vol.03 創作技藝篇
使用土屋鞄皮革製品多年的馮先生,與土屋鞄有著許多時間與空間的交會。
從日本店鋪、台北展示空間、台北店,一路相伴至今,
愛用的皮革夥伴也一起與他共度許多教學、創作與生活的日常。
此次,我們特別邀請馮先生,以 4 篇連載文章,分享他的創作日常的愛用物品,
以及多年從事劇場藝術的想法,呈現給您不同面向的愛用者樣貌。
- Vol.01時間經典篇
- Vol.02生命印記篇
-
Vol.03創作技藝篇
- Vol.04選品態度篇
馮翊綱,劇作家,劇場表演藝術家,台灣享有盛名的相聲大師,【相聲瓦舍】創辦人,台師大教授。 1988 年創立【相聲瓦舍】, 從傳統裡創新,創作「喜劇」為本、「相聲」為形、「幽默」為神、「文化」為心的劇場藝術作品,30 多年來是華文世界影響力深遠的藝文團體。
在陽光斜入的窗邊,桌上簡單擺放筆袋、散落出的幾枝筆,一頁一頁翻閱著筆記。有時候靜下來,灑落在皮革製品的光影,也閃動在記憶裡磨練靈光的一刻,腦海裡充滿戲劇張力的思索與對話,濃縮在馮先生的這本筆記裡,互相映照一生的閱歷與熱愛的技藝。
「這個筆記本溫習我這個人最熱愛的學問:語言、表演藝術、戲劇,跟這個一切有關的訊息,我會把它記錄在這小小本筆記本上。」
身為手寫時代的學生,馮先生長久以來總是手寫筆記。反覆溫習與梳理自己,協助他在創作、寫作、授課時能夠找到自己所需的靈感與訊息。像歲月淬煉職人的技藝,持續累積的經歷,建構在腦海裡的工序,成為身體的記憶,知道何時打開適當的抽屜,取出對應的工具,將想像的畫面逐一具體成形。
「用哈利波特來形容,它就是混血王子石內卜的魔藥學筆記本。」馮先生口中的學霸筆記,對應職人來說重要的物品,即是使用習慣的道具們。道具是職人的象徵,從道具上便能看出職人的經驗以及技術。專業職人使用道具時,就如同自己手的延伸,並且會像對待身體的一部分般時常保養著。
就像學藝過程,馮先生一路反覆琢磨與調整,精進他的說話本領。他的字正腔圓,來自擔任播音員的母親,從小學參與的演講比賽裡,訓練寫稿與說話能力。他也從相聲大師魏龍豪、吳兆南先生的錄音帶裡自我修練,經由指導教授賴聲川先生的引領研究表演藝術,後來拜相聲宗師常寶華先生為師,學習傳統相聲的根基,從傳統藝術中反覆淬煉出新的創作火花。
在創作前,他也有個貼近生活的工序。準備創作書寫時,總習慣先燒上一鍋湯,從剝皮、清洗、切肉、觀察火侯的過程,像位專注的職人,透過逐一磨整工具整頓心靈,調整至適當的火侯,讓自己慢慢緩和、冷靜下來,再層層遞進,熟練自己的功夫。
看似簡樸的工序,實則需要熟練的技術與反覆練習。如同製作包袋的細節,需掌握適當的切入角度、力道與熱度,在邊緣做出距離與深度均勻的紋路,才能成就美麗的作品。
如同他的喜劇創作,講究的是層次。因此,他創作出來的作品,並不非要把你逗笑,而是在劇場上,放入真正有內容、知識、靈魂、品味含量的訊息。「觀眾欣賞時,某些人可能只需擷取那些笑料,哈哈笑了,但有些人他能聽到,覺得很安適、愉悅的表演藝術。」
「人們活在這個世上,雖然紛紛擾擾,但台灣也有一批追求優雅氣質、閒適生活,幽默靈魂的人們,我創作的內容,即是希望他們能看見。」